2016年的网红非“共享单车”莫属。即走即停、便捷易用等优势,使共享单车迅速风靡全国大街小巷,共享单车的推行确实能助力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其在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的同时,也出现诸多问题,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影响交通、车辆毁损无人修理成“僵尸”以及私人侵占等现象愈演愈烈,这些现象背后折射的是人们规则意识的淡化和缺失,值得深思。
由于共享单车以绿色环保为主题,新产品一经推出投放市场,深受百姓喜爱,收到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共享单车理应有序的停放在规定的合理区域内,而不是随心所欲,图各自方便,乱停乱放。更有甚者停放私人小区,成为私人物品的屡见不鲜,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违反共享规则,也给管理者带来巨大困惑。市民在很多公共场所经常发现大批人为恶意破坏的共享单车,不少单车的车把、车篮等零件散落在地,一片狼藉无人问津,车身上二维码被贴上牛皮癣广告甚至更换二维码被不法商家利用,以做他图,几种品牌的数百辆共享单车堆积成一座“小山”,严重影响城市的环境整洁。曾有媒体报道,有的地方城管干脆一次性收缴数百辆共享单车,理由是“非法占道经营”。以上种种现象引发了社会民众的广泛热议。“唯我所用,事不关己”成了大家一致的共识,“中国式哄抢,中国式过马路”等烙上中国标识的违规行为司空见惯,一幕幕的背后,便是人们对规则意识的缺失。习总书记提出,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注重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这不仅需要通过社会道德谴责,形成社会震慑力,使广大市民爱护和正确使用共享单车,文明骑行,更要营造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良好氛围,促进市民法治意识,推动法治社会更好发展。
随着车辆损毁、违规占道问题的愈演愈烈,还有一些社会难题摆在管理者面前。共享单车的押金数额巨大,资金监管是否到位,共享单车多是利用APP扫描二维码等实名认证方式,客户个人信息在平台被采集使用,一旦黑客成功破解进入后台,公民个人隐私及资金安全问题将接踵而至、风险重重,还有客户理赔索赔问题以及有些骑行人无视交通法规,面对交警的处罚也置之不理,成为交管难题,以上种种问题啓待解决。
共享单车更需要道德与法治共同治理,要创新押金监管机制,强化社会管理,对共享单车进行有效监管,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事物,已成为方便市民绿色出行的大势所趋,企业、政府应当通力合作,不断提升技术及硬件建设,保障客户隐私及账户资金安全。共享单车是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标榜和依托的,作为企业自身的资源,更有待于强化管理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只有共享单车管理者立好规矩并不断加强落实,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相互协调,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新机制,利用大数据、云思维,对共享单车进行数据信息交换,建成信用惩戒的大格局,同时享受单车的每个人遵守规则,社会给予公开监督,相信良性规则意识便会逐步深入人们心中,随着管理服务的日趋完善,“共享单车”才能在所谓的公共便利中谋求自身的价值与利益。
用共享单车来反思我们社会的公共管理,无论是提供共享单车的企业、参与享受共享单车便利的个人,还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机构,面对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共享单车,都需要反思。并不是只要将单车投放到市场,就达到了共享的目的,我们在追求共享经济,享用共享单车的同时,更要给共享经济培育一个良性的土壤环境,一种企业、个体、政府共同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思维意识。我们共享的不只是一辆单车,而是一种社会运转的思维模式,全社会都要建立信任、规则与秩序,才能实现健康运营、有序发展。摩拜、ofo能走多远,我们还在试验摸索中,但我相信共享经济是一个趋势,这也是时代的历史性机遇,随着规则意识、服务管理的不断完善,共享单车不仅能给我们带来便捷,更好地享受美好生活,也能促进社会良性、和谐发展,共同营造文明出行、文明交通的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