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法官札记

漫谈基层法官的智慧

  发布时间:2010-01-26 11:08:13


智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那么法官的智慧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法官在作出一份裁决时,不能单纯依照法律规定、逻辑思维,或者出于同情心、迫于外界压力而得出结论,而要基于自身的司法经验、司法理念、对法律的悟性去作出符合案件正义的标准,从而去合理裁量的一种能力。下面笔者从两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法官为什么要有智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也产生了大量的这样那样的矛盾,大批的案件涌向法院,大量的纠纷需要法官去调处,如何去解决?就需要法官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定纷止争。法官的智慧不单是指审判技能,还包括为人处事、处理各种关系等,这都是为审判工作服务的。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法官不可能像书上说的那样,只服从法律,这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法官办理案件特别是一些有影响的案件,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干预。法官在面临多种干扰因素的情况下,如何公正地审理案件,就体现法官的智慧了。比如上级过问的案件、亲戚朋友托关系的案件,如何在法律与法律之外的因素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显得很重要。再比如涉及个人利益的、宗族纠纷的、民族习俗的案件,就不能中规中矩的仅仅依靠法律条文去处理,而要对案件本身特点予以充分的重视。电影《马背上的法庭》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彝族山寨里,一个村民家的猪跑去把另外一个村民家的祖坟给拱了,祖宗的骨灰也被扬散了。恰巧这家村民家的猪无缘无故死掉了,他认为一定和这有关系;所以他坚决要求猪主人赔两头猪和一场法事消灾解难。书记员阿洛觉得这种要求不可理喻,一句话:“法律不接受封建迷信”,就驳回了诉讼请求。但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老冯却不这么看,他对当地的习俗非常清楚:一只鸡都可能闹出几条人命来。赶在两家亲族械斗拼命之前,老冯亲自出马断案,于是一场血拚在老冯的非常规判决中被生生地化解了,并且亲自把猪牵到胜诉的村民家里,立、审、执三位一体,老冯不但立了案,断了案还负责执行到位。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消除隐患,维护了稳定,促进了和谐。在这个小案的处理上,显示出了老冯作为一名基层资深法官的灵活与变通,体现了他作为法官智慧的一面。

做为基层法院的法官,面对的是大量琐屑的、涉及个人利益的案件,处理得稍不到位,就会引起涉诉信访等问题,要想做到案结事了,更需要法官冷静的思考和正确的判断。案件起诉到法院一般都是当事人基于万不得已的情况,处理稍有不妥,便会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所谓办案要达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也有这方面的意思。比如我院办理的一起家庭财产纠纷案件,儿子新婚不久即暴病身亡,老公公将儿媳告上法庭,要求返还为其购买的房产,儿媳觉得丈夫尸骨未寒,公公这样做太绝情,抵触情绪很大,这个案件,法律关系比较清楚,房子是婚前财产,如果下判,很难在判决上找到毛病,但承办法官并未简单一判了之,而是对双方进行了先是“背靠背”继而“面对面”的耐心细致的调解,使双方的情绪由高度对立到慢慢舒缓,审判人员趁热打铁,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而此时已是次日凌晨3时。又如一起离婚案件,女方到法院后坚决要求离婚,立案法官不急不躁,放下手头的工作,耐心细致地听女方将家庭情况讲了一天,对一些法律问题及时做了解答,对离婚后可能会产生的一些后果也做了分析,并表示没有讲完第二天还可以接着讲,女方感动的说:“你是第一个这么耐心地听我倾诉的人,无认离还是合,我都会很感激。”并表示先撤回诉状,仔细考虑考虑法官的话再说。以上案例都是法官在具体个案中智慧光芒的闪现,所以承办法官办案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依法办案。能够熟练的运用法律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如果只会机械适用法律,不考虑别的因素,就会成为法律的奴隶,没有自己的思想,是非常可怕的。要把每一起案件都放到社会大环境下去看,看这个案子会在社会上会产生什么影响,会不会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做宋鱼水式的胜败皆服的法官,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消除矛盾。这体现了一个法官的智慧。

司法实践中不仅要呼唤知识型法官,更期盼智慧型法官。基层法官的智慧在于充分调动法理和思想,赋予审判实践以鲜活的法律精神。它不同于学院式的哲学思考,法官的思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审判实践。孔子说,道不远人,远人非道。法官这一职业的神圣性、崇高性,决定了法官必须拥有高尚的精神生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审判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法官不仅要具有法学专业的知识背景,同时,也要有两点做保证,一是丰富的社会阅历,二是善于思考和追问。否则,法律知识就会成为“死”的东西。这要求法官在办案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将审判执行变成艺术,实现个案公正与社会公正的和谐统一、审判效果与经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遵循法律与创制法律的和谐统一、程序公正与实体正义的和谐统一。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民事第五庭庭长宋鱼水审理了诸多疑难棘手案件,许多案件到她那里都能得到满意的调解,宋鱼水被誉为调解的高手,更有人评价她把调解变成了一门艺术。严格依据法律,灵活运用政策,宋鱼水所审理的案件无处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从宋鱼水身上,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法官在审理案件的时候,不仅依据法律规定,力求客观公正,更要充分发掘自己的智慧。一个没有智慧的法官,很难对社会正义怀有无比强烈的追求。法官的目标不只是寻求纠纷的合理解决,一个高明的法官总是努力在技术操作中体现个人的价值理想和司法信念。这就需要技巧,需要将法律知识通俗化,需要让双方认清自己的利益所在,需要说服人的能力,让胜者赢得堂堂正正,败者输的明明白白,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既服判息诉,又充分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运用知识和智慧,还可以使法官的理念具有开拓性和超前性,使法官的思想处在法律的前沿,达到司法审判的最高境界,尽可能地促进社会和司法的和谐。

二、法官怎样才能拥有智慧

法官应是最有智慧的人。一个没有智慧的法官是无能力的法官,是可能毁掉自己的法官。法官在职业岗位上必须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工作就干不好;如果没有智慧,就会导致发生各种各样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需要,是法官职业的需要,也是法律精神的需要,更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法官的智慧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体现在法官的言谈举止中。在具体的审判执行工作中,尤其在善于做当事人的工作上,以文明、规范的言谈举止时时处处体现法官的智慧。二是体现在法官对法律精神的理解和具体运用法律的过程中。法官对法律要有正确深刻的理解,准确、灵活地适用法律,而不能机械执法。三是体现在法官的智慧的集中体现中。严密论证、详尽说理、逻辑充分的裁判文书是法官智慧的集中体现。四是体现在法官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最佳统一中。有法律的按法律,没法律的按法律精神,没有法律精神的按政策,没有政策的按原则,没有原则的按习惯,使每一起案件都能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最佳统一。五是体现在法官接受党委领导、上级法院指导、人民群众监督的具体情况中。在目前的国情下,这都是法律规定的,也是必要的,法官也要在这方面体现出自己的智慧。

做为基层的法官,在办案中要想拥有更多的智慧,我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能力的锻炼:

一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虽然司法独立的特点要求法官不参政,特别是西方国家法治程度较高,法官是不参政的,但是作为中国的法官,不参政、不考虑政治是不可能的。因此,法官首要的素质和智慧就是要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和服从党的领导。这也是做好审判工作的根本保证。也许有人说,政治层面的东西不是智慧,但试想一个政治上有问题的法官能说他是一个有智慧的法官吗?

二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良作风。法是有目的的,也是有作用的,法有示范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和预防作用。法的作用通过作为司法机关的法院来实现,法院的作用通过法官来实现。法的示范作用,不仅通过司法来体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法官的示范作用作为榜样,即法官应该通过良好的作风、谨慎的言行、高尚的品德来示范,显示作为法的载体的尊严,因为这样比费心劳神审理一起案件的影响要大的多,这难道不是法官应有的智慧吗?

三应具备基本的法律思维和引导当事人运用法律思维思考问题。法官是从社会分工中独立出来的以法律为职业的专门工作人员。其专业性不应只表现在其身披法袍手执法槌行使司法权的外观特征上,更应该具备的素质是,他会运用法律思维思考解决问题,这是基本的智慧,更高的智慧是引导当事人运用法律思维解决思考问题。有些案件,当事人不服判息诉,关键是他们没有运用法律思维和方法来考虑问题,也就是不了解诉讼常识,只要法官引导他们学会运用法律的思维来考虑问题,那么法官的工作不是减轻了很多无谓的麻烦吗?

四要具有较强的司法能力。 法官的职业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公正司法。做到公正审判,必须有较强的司法能力,司法能力能集中体现法官的智慧,是法官永无止境的追求。司法能力是一项综合素质,它包含了法学理论、司法实践、司法技巧、司法效率等多方面的问题,它要求法官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修养、娴熟稳妥的程序操作能力、丰富的司法经历、超脱的职业特色,它要求法官能够制作说理充分、辩析得法、是非分明、裁判得当的法律文书。裁判文书不但集中了当事人的诉辩之智,更体现了法官去伪存真,一槌定音的博学和睿智。你能够想象一份错字连篇、漏洞百出的判决书会出自一位充满智慧的法官之手吗?

对于基层法官而言,法官的判例对以后的同类案件并不具有拘束力,因此法官无论是服从法律,还是要创造性地解释法律,其目的非常单纯,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对待决案件作出一个更合理更妥当的裁判,司法过程中法官的实用理性也更为突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法官应依法裁判,事实上,无论是否承认,司法实践中法官的创造力不得不存在而且也一直在发挥作用,只是表现方式或有不同。笔者认为应允许并鼓励法官根据自己的思考来处理司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由法官的智慧引领我们的法治之路。

“法官是孤独的智慧者”,只要能坚持不懈地做到独立、效率、权威这三点,必将达到司法公正这一我们追求的终级目标。

 

责任编辑:马永斌    

文章出处:书记官室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