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铁路法制讲师团成员,每年我都要到基层单位讲5、6场法制课。接到讲课任务后,我首先想到的是怎样让讲课收到好的效果,让内容好听,让听众爱听。为此,我注意在三点上多下功夫,一是知识性,在个把小时的讲课时间里,尽可能的让大家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如我在讲职务犯罪的内容时,并不局限于职务犯罪的知识,结合案例还介绍了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五种强制措施;追诉时效等知识。二是归纳性,法律条文是枯燥琐碎的,我就想办法把它们归纳整理,使其简单化,一目了然。如刑法对于贪污受贿的量刑标准如果照搬刑法条文念念大家听完了也就忘了,为了加深记忆,我就按一万、五万、十万这几个数字把量刑标准分为三档,并根据每一档的特点,分别命名为工作线、自由线、生命线。 这样我感觉就好记多了。三是趣味性。你讲的东西水平再高,如果枯燥难懂,也是枉费心机。为此我注意多讲一些典型案例,通过案件让大家了解相关法律。这些案件的来源一是全国性的一些典型案例,二是我院近期审理的一些案件,三是我自己曾办理的一些案件,这都是我精心选出来自认为有代表性的案件。通过讲课,感觉首先对自己是个提高和促进。备课的过程就是对法律知识的一次温故知新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更新的过程,一些似是而非、拿不准的东西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也明晰了。其次通过和站段干部职工的交流,自己也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如自己相对陌生的铁路业务方面的知识等,还能了解到其它一些信息,比如某车站纪委书记就谈到:听了你讲的课,确实深有同感,一些领导干部在位时前呼后拥,锦衣美食,一旦锒铛入狱,则是天壤之别,他举了个例子,一名厅级领导被判了刑,一些干部去看他,商量着给他带什么,最后给他带了几个白吉馍,这在平时他看都不会看一眼,但是现在给他送去以后却吃的狼吞虎咽,我也给他讲了我们开庭时的一个小插曲,某铁路局的财务处长在我们院受审后,我们法警给了他一支烟说;某处长,这牌子的烟平时你恐慌怕早扔了吧,他一边点头称是一边贪婪地吸着法警递过来的烟,这就是不同的境遇有不同的需求。从而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目前的岗位,第三是了解了基层干部职工工作条件的坚苦,收入也不是太高,从而对自己能在冬暖夏凉、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办公感到满足,激励自己每天都要有一个好的工作状态。第四是取得了一些效果,为职工的切身利益提供了一些咨询和帮助。比如在某车站讲完课后,一名职工就问我:有个关系很好的同事借了他一万块钱,也没打条,也没提还的事,问象这是否有时效,我明确告诉他有两年时效期,你得抓紧时间让他打条,能找到一些人现场作证更好。
几年下来,我讲课的足迹几乎遍布铁路局管内的各大站段,虽然有的站段地处偏远,需要几个小时的车程,备课也需要花费几天的精力,但能够给干部职工在法律上答疑解惑,使我感到体现了自身的价值,苦中有乐,收获颇丰。